马王堆出土的日用品是什么,长沙马王堆的素沙禅衣是什么材料
来源:整理 编辑:日用商品 2025-02-02 02:10:24
本文目录一览
1,长沙马王堆的素沙禅衣是什么材料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素纱蝉衣,长1.28米,通袖长1.9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种衣服是当时人们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的,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曾有专家用蝉丝再造一件一模一样的蝉衣,可无论如何也比出土的蝉衣重0.5克,后来经过研究,得知其原因是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蝉所吃的食物和2000年前的不同,吐出的丝的重量比以前的重一点。
2,西汉马王堆不到一两的衣服叫什么
素纱襌衣 素纱襌(dān)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rèn)、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马王堆出土服饰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素纱蝉衣 。衣服袖长1.9米,衣长1.28米,还有很厚的袖圆。专家测量发现,这件素纱蝉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只有49克重,就像几张纸的重量一般。袍,共12件。其中绵袍十一件,夹袍一件。出土时,保存较完整的六件,稍残破的一件,残破较甚的五件。 十二件袍均为交领右衽式。外襟的形式有曲裾和直裾两种,计曲裾九件,直裾三件。绵袍絮以丝绵。 袍的用料,表面以罗绮为最多,计有七件,其中四件为罗绮地的“信期绣”。另外,有印花敷彩纱的三件,绢地“长寿绣”的一件,残破绢面的一件。袍里和袍缘,除一件印花敷彩绵袍(329-12)全用纱外,其余十一件都用绢作里,袍缘则有八件用绢,三件329-10,357-3,357-5用起毛锦。
3,马王堆都出什么宝物了
马王堆出土的宝物达6000-7000件之多
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
如果在湖南长沙的话
就可以到省博物管去看看啊
马王堆里面出土的东西都在里面
里面有绢、绮、罗、纱、锦
还有那各种好看的漆器
还有很多的生活用具
建议你有机会的话去湖南省博物管看看哦!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和大量陪葬用漆器,如杯、盘、化妆盒等。
三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4,马王堆秦纱的特征
马王堆汉墓的随葬品中有纺织品和衣物200余种。其中包括了汉代丝绸品种的大部分,如平纹组织的绢、缣、纱,绞经组织的素罗和花罗,斜纹组织的绮、锦、绒圈锦,袋状组织的绦带以及彩绘印花纱,还有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粗细麻布等。"信期绣"纹样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丝织品刺绣纹样之一,它不仅纹样精巧,形式生动,其纹样构成与内涵还具有非常浓厚的楚汉文化风韵,它精巧细致的刺绣工艺可以说是湘绣的前身.从纹样构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两方面来研究长沙马王堆汉墓"信期绣"纹样,对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以及视觉心理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三号墓东边箱子的长方形漆盒中,发现有大批的帛书。这些帛书是唯一可以和千年女尸媲美的东西。帛书又名缯书,它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共有28种,12万字,破损比较严重。帛的高度大致有两种:整幅48厘米和半幅24厘米。画表、图用的帛,幅面大小视需要而定。帛书一般都是把帛横摊着从右端开始直行写下去。有的先用墨或朱砂画好上下栏,再用朱砂画出0.7厘米至0.8厘米宽的直行格,此即为后代的“朱丝栏”。帛书有长有短。短的,一段帛上只写一种书或画一幅图;长的,写完一种书或画了一幅图后,并不剪断,而是另起一行接着书写或画另外的画。帛书的体例不一,有的在第一行顶上涂一黑色小方块做标记,表示书从这里开始;有的则没有画行首的标记。有些书是通篇连抄,不分章节;有些用墨点记号分章;有些则提行另起章节。大部分帛书都没有书名。有标题的,一般都写在文章的末尾,并记明字数。自从秦代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标准字体之后,还规定隶书作为日用文字,通行全国。到西汉初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初步推断,马王堆三号墓的这一批帛书,抄写的时代可能有先后,也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可能抄写的人对汉字发展的态度不一样,因此字体既有小篆,也有隶书,同时还有正在蜕变中的各种过渡形式。整个帛书上的文字代表了这一时期字体的全貌。除了字体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假借字多,简化字多,这些情况进一步表明,在秦统一文字后,西汉初年文字又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中。从马王堆三号墓的这批帛书的内容看,只有少数几种流传下来,而大部分是久已失传的佚书。书的内容以古代哲学思想、历史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还有各种杂书。
文章TAG:
马王堆 出土 日用 日用品 马王堆出土的日用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