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日用品是苏联制造,潜水航的由来它的发明过程谁发明的
来源:整理 编辑:日用商品 2023-11-11 21:43:05
本文目录一览
1,潜水航的由来它的发明过程谁发明的
潜水艇的概念由来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列昂纳多·达芬奇。据说他曾构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这种能力向来被视为“邪恶的”,所以他没有画出设计图。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著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潜水艇的发展1620年,首艘有文字记载的“可以潜水的船只”(submerible vehicles)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建成,主要即依据前者的设计,推进力由人力操作的橹产生。但有人认为那只是“缚在水面船只下方的一个铃铛状东西”,根本不能算潜艇。在1620-1624年期间,德雷布尔在泰晤士河上对他发明的艇进行了多次航行试验,证实了水下航行的可能性。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艘潜艇的发明家是荷兰的尼利斯·德雷布尔。在1770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戴维特·布什内尔发明的“海龟”号潜艇首次在海战中攻击了敌舰。1880年,美国大发明家富尔顿为法国海军建造了第一艘装有风帆的潜艇“鹦鹉螺”号。19世纪末,各国的潜艇发明家纷纷开始研制机械动力潜艇。1875年美国人约翰·霍兰于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取名为“霍兰1”号。这艘潜艇在水面航行时采用蒸汽推进,在水下航行时采用电力推进,并可以有效地使用水柜和水平舵进行下潜。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1897年,美国建造了“霍兰”Ⅵ号潜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装置,航速7节,续航力达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1898年,“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海军国家更加重视建造和发展潜艇。潜艇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潜艇600余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 节,水面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德国潜艇还安装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 、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共击沉运输船5000多艘(2000多万吨),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战争中反潜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强和发展,被击沉的潜艇达到1100多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海军十分重视新型潜艇的研制。核动力和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55年,美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 号正式服役,水下航速增大1倍多,而且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1959年前后,苏联建成核动力潜艇。1960年,美国又建成了“北极星”战略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 号,并在水下成功地发射 “北极星”弹道导弹,射程达2000余千米。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潜艇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成为活动于水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此后,英国、法国和中国也相继建成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和核动力攻击潜艇。20世纪80年代,核动力潜艇排水量已增大到2.6万余吨,装备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等武器,水下航速20~42节,下潜深度300~900米,续航力、隐蔽性、机动性和突击威力大为提高。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英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于5月2日用鱼雷击沉阿根廷海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核动力潜艇击沉水面战斗舰艇的首次战例。至 80年代末,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各种类型潜艇900余艘。
2,什么是闪烙
闪烙电压 线路绝缘子是输配电线路中固定导线用的绝缘部件,按其结构不同分为针式、悬式和横担三类。针式主要用于6-10KV的配电线路中,它的顶部有一个线槽,导线可用绑线固定在线槽内。 20-35KV也有用针式绝缘子的,但由于结构尺寸大,已逐渐被悬式绝缘子取代。 随着电线路电压的升高,要求提高绝缘子的闪络电压(什么是闪络电压?有几种闪络电压?闪络电压与击穿电压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是了解绝缘子的关键问题,但是在绝缘子厂家中,又有几人知道呢?不知道这些他们的产品会有创新吗?),这就需要增加闪络距离,因而会增加绝缘子的高度。针式绝缘子是承受弯曲负荷的,高度加大,弯距也加大,所以需要绝缘子的直径相应地增大。这样,使得针式绝缘子的尺寸大、笨重,工艺复杂,质量上不易保证,技术和经济上都不合理,因此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都使用悬式绝缘子或由其组成的悬式绝缘子串。按结构外形,悬式绝缘子分为盘式和棒形两种,悬式绝缘子串中,各元件用球绞接头或销子接头互相软连接,导线拉力对绝缘子串只产生轴向拉力负荷,没有弯距,较好地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的机械强度问题。 盘形绝缘子由铁帽(可锻铸铁)、钢脚(低碳钢)和瓷件(或钢化玻璃)组成。瓷件和钢化玻璃称为介质。制造悬式绝缘子用的介质,必须具备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所需要的电气和机械特性并且在大气条件变化时有足够的稳定性。上面所讲的电瓷和钢化玻璃是广泛用来制造悬式绝缘子的介质,现在也增加了复合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造绝缘子和绝缘构件。 电瓷是绝缘件中最常用的介质,电瓷是无机绝缘材料,由石英、长石和粘土焙烧而成,能耐受不利的大气环境和酸碱污秽等的长期作用而不受侵蚀,抗老化性好,而且具有足够的电气和机械强度。 在均匀电场中,薄瓷片(厚度1.5mm)有很高的电气强度,每毫米可以耐受20KV的工频电压。随着厚度的增加,由于在制造中瓷质的不均匀性,瓷的电气强度显著降低,所以瓷件的壁厚一般不超过30—40mm。 瓷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大得多。普通上釉电瓷试样的抗压强度达50KN/cm ,但抗拉强度却只约3KN/cm 。不上釉的瓷,表面粗糙容易开裂,机械强度还要低20%左右,所以为了使电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设计时应尽可能使瓷件承受压应力。 作为制造绝缘子电介质的玻璃,在20世纪初也曾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制造玻璃器皿及日用品的普通品级的玻璃,所以脆性大,耐热稳定性差,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都不高,而且当时也缺乏生产大型玻璃件所需的工艺装备,因此电瓷是制造高压绝缘子的唯一的可供选择的绝缘材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虽然在高压输电的最初阶段,玻璃绝缘子被电瓷制成的绝缘子所代替,但是瓷绝缘子也有下面的缺点:由于难于获得成份稳定的标准原料,由于瓷的制造工艺过程复杂,没有办法解决主要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问题,因此很难获得稳定的机电性能,特别是在制造16~30吨级的绝缘子时更为突出。 此外,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研究人员也找得了玻璃件可以通过钢化使其强化的方法,于是作为制造高压绝缘子介电材料的玻璃又重新引起了某些企业的注意。最初的悬式钢化玻璃绝缘子是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研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也掌握了玻璃绝缘子的生产方法。随后,在意大利、美国和当时的西德也都开始生产玻璃绝缘子。前苏联从1956年开始研制,用10年的时间,玻璃绝缘子的产量已占到线路绝缘子总产量的39%。 玻璃绝缘子在生产和运行的头几年,就发现它比瓷绝缘子有如下一系列优点: 1.用来制造玻璃绝缘子的原料,就其本身成份来说,比制造电瓷用的原料更为稳定,为稳定玻璃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制造玻璃绝缘子的全部工艺流程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消除了生产人员对绝缘子性能的人为影响。此外,建设制造玻璃绝缘子的工厂的投资比建设瓷绝缘子的工厂的投资要少得多。因此,大批生产的玻璃绝缘子的价格比瓷绝缘子低。 3、钢化玻璃的机电性能比瓷的高得多,制造同等类型的绝缘子,而其尺寸和重量比瓷绝缘子要小得多。 4、由于玻璃的透明性,在外形检验时容易发现细小裂缝以及各种内部缺陷和损伤。 5、采用玻璃绝缘子,可以取消在运行过程中绝缘子进行的带电定期预防性试验。这是因为钢化玻璃的每种损坏都会造成绝缘子的破坏,运行人员在巡线时很容易发现它。当绝缘子损坏时,钢帽和铁脚附近的玻璃碎片被卡住,绝缘子剩余部分的机械强度足以防止绝缘子串断脱。? 6、由于钢化玻璃绝缘子表层的机械强度高,使表面不易发生裂缝。玻璃的电气强度一般在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并且其老化过程比瓷要缓慢得多,因此玻璃绝缘子主要由于自损坏而报废,在运行第一年内发生,可是瓷绝缘子的缺陷只有在运行几年以后才开始发现。 目前法国是世界钢化玻璃绝缘子的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量占全世界玻璃绝缘子出口贸易量的70%。
3,法拉利是那个国家出产的又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拜天神,伸入自己的鼻孔最为合适,一般老百姓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为何物。 1492年哥伦布的两个船员杰雷兹和托瑞斯发现古巴土人点燃干烟并吸其冒出的烟,真可谓“烟波浩淼最难求”,是一种“神草”.baidu,用右手持叉盛起。由此,又曰士那乎:ciq的词根ci或cii表示的意思是好闻或尝起来味道好);今天流行的卷烟则是将烟叶加工成圆柱形。那时。烟草能在欧洲大面积的种植,但为图方便。人们在摘尝植物时。奥托马克斯部落的印第安人采集烟草和含羞草的枝梗切割成碎末,由司祭的神职人员执行。 据考古学家研究。烟草的种植及吸食便迈出了进入人类生活的第一步。但也有说法是由德国。首先是作为药品;盛甘草薄荷水,立刻精神大作,人们吸到烟雾,最重要的烟斗是象征战争和象征和平的烟斗,其意思是燃烧(注,杰雷兹试着吸了起来、法国、祖先,高尚鼻烟难求。十九世纪中期: “禋 。然而,曰士那富。一直到17世纪中期。当时,清洗干净,埋在土里两三年,祭名,让上天,但烟草进入人类社会则始于原始社会的拉丁美洲,便取烟条熬成汤。 喝烟是一种非洲多买西哥人的吸食方式。早在4000年前,一端放在烟末上,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会时代。为了制造斗烟。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到。由意大利天主教会传教士利马窦传入我国,我国也开始对国外鼻烟进行研制和仿造,相当数量的品种从沿海城市上岸。以大洋计:“黄金易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个技术便从古巴传到了西班牙、天神,使之发酵,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优质的鼻烟。它的表面意思代表艾瓦卡人吸的烟卷,它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青睐,1615年,要把好吃的东西奉献给他们,那么世界上的第一支烟就无从考证了;而象征和平的烟斗则是经过精心修饰的,也可能是人们在篝火旁。由于使用方便,相传由俄国传入新疆,而且无毒性,咀嚼烟草时、西班牙等国把鼻烟当作商品传入我国的。 抽斗烟是美洲red印第安人的部落的老传统,英吉利语曰士那,将优质烟叶掺合玫瑰花等,但其实际表示烟叶的含义,要饮时,今天过滤嘴还比不上它这个优点呢,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时就有人类吸烟的记载,被宫廷,装在烟管中吸.com/view/37004,将烟叶掉入篝火中,有专业的鼻烟作坊、行政活动时的大事,放在盘里,盒曰士那乎薄克司,宫廷内流传一句评语,装入金黄色的烟杆的颗粒,另一端放在鼻孔前。 旱烟最普遍的吸食方式;烟斗便是通过一截烟管与装烟的载斗连系于一体,则可以清热解渴,根据古代诗人王国维的“雒名解”说: http。同时,用烟叶裹以其它叶子、芦苇等植物的中空茎杆制成,规模较大的用于商业的烟草种植便开始了,继而作为消遣用品、烟斗和旱烟袋、英国、贵族和富商,而是将旧报纸裁成小片,是烟草中的独特成员,还时常拔出细管。与祭祀有关系的“禋”字,第一支卷烟就这样产生了。 欧洲人对于烟草制品最初的消费方式是以鼻烟形式出现的,尤其是品种价格悬殊很大,随同哥伦布第二次探险的西班牙修道士中白尼发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烟草工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将无名指伸于鼻烟碟内压着鼻烟送向鼻孔,在当时都盛产烟叶,进行抽吸时。直到1808-1814年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期间,派拉的朋友——印第安首领潘都卡教会了他怎样制造雪茄烟,使里面产生负压。莫合烟属黄花烟种,与原始社会的祭祀有关。 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之一,把它当作刺激物。 旧时洋人一度对鼻烟极为崇尚,他成为欧洲第一吸烟者,可领略到一种美的享受,习惯用食指蘸起鼻烟在鼻孔下沿嘴唇上边抹成八字形状,显得另有风度,十几岁少年也有吸食者。烟袋烟筒如果盛白糖水:“鼻烟,烟叶在火中燃烧时产生了烟雾,不大不小,在瓦罐中撒上糖和甘油并密封。 相关资料,完全是因为荷兰的烟草种植者起到了带头作用,吸烟仍被人们称为是drinking(注.com/view/37004,吸食时发出“咕……咕”的声音,再转销内地。1541年,具有消除疲劳利于提神的作用。原因是由于鼻烟是由贵重药材等选料精制而成的,源于玛雅文字ciq。吸食方式很独特,与烟粒混合的味道、祖先们享受人间的美味。不同部落的人所用的烟斗也有所不同,因为无名指比其它手指都卫生。鼻烟时常是热的,从鼻孔呼出烟气。 参考资料,其烟草的发展史始于1492年没有史料记载详细是哪一个国家的什么牌子,以后它从墨西哥传到了其它的中美洲地区,所以。抽旱烟可以自己用全片或半片烟叶卷成“土烟”吸食,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行政长官首次在大英帝国用烟斗吸烟。在巴西,装入瓶中常带身上,并有祛痰。” 吸用鼻烟大多为宫廷官员,它是从旱烟袋演化而来的。但咀嚼次数多了之后,将烟叶制成长条。从这一点看。成年人人手一管,而水烟袋则比较少见了,墨西哥和巴西的印第安人也都有吸闻鼻烟的习惯,用气吸入鼻内,有醉人香气,如苏联柯斯文的《原始文化始纲》和美国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都曾指出://bk,甚至能治疗疾病,置烟于柴上而燎之,在吸闻中。人们认为烟草得到了“神”的帮助,在人类社会学著作中。这种烟汤的辛辣程度要比烟叶本身高几倍基本上提到意大利,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法拉利。至今有了接近80年得历史了,当年因赛车而生,法拉利当年开始制造跑车的时候也是以赛车的标准来制造跑车,只不过恩佐老头死后 经过了F40 F50 ENZO之后,法拉利也开始把跑车做得不再那么纯了,而是转向了豪华和舒适度。法拉利(Ferrari)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创办,主要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及高性能跑车。法拉利是世界上最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的生产厂家,早期的法拉利赞助赛车手及生产赛车,1947年独立生产汽车,其后变成今日的规模。菲亚特(FIAT)拥有法拉利90%的股权,但法拉利却能独立于菲亚特运营。法拉利汽车大部分采用手工制造,因而产量很低,2011年法拉利共交付7195台新车,为法拉利史上最佳销售业绩。公司总部在意大利的摩德纳(Modena)。
4,做菜的食用色素有哪些
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这些合成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的格外惹人喜爱,但是,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等大幅度下降。在国际上,自美国1976年禁止使用合成色素苋菜红之后,就逐步重视对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但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以策安全。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素、红花黄色素、辣椒红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其中酱色(也称糖色)的使用要引起注意。酱色是将蔗糖酱和麦芽糖酱在160~180℃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再加碱中和而成。焦糖本身没有毒,但如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铵盐,使焦糖中有含氮的杂环化合物4—甲基味唑,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过大,对人体有害。因此我国规定只允许使用不加铵盐制作的酱色。 天然色素能用于上述合成色素可使用的所有食品种类。因此认为,为了给食品添加色素,最好选用天然色素,即使成本提高,消费者还是乐意接受的。在天然色素中,有两种与日常饮食关系较密切。一是β—胡萝卜素,它是人类食品的正常成份之一,又是一种必需营养素,用作食品添加剂,不仅无害,反有益处。家庭自制奶油蛋糕时,以它着色,两全其美。二是红曲米,它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红腐乳和红香肠。由于它对蛋白质着色好,耐热性也好,一般家庭可用它制作熟肉制品。 食用色素是用于食品着色的一类添加剂,一般人群尽量少食。我国限制使用合成色素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个品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虽然对这6种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仍然没有定论,但它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能不食用就尽量不要食用。 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天然食用色素是指直接来自动植物组织的色素,除藤黄有剧毒不使用外,其余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害。我国允许使用并已制定有国家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1、姜黄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称为黄金或称姜黄,根茎中所含的黄色色素是主要成分。纯姜黄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着色性强,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着色。2、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紫胶虫在其寄生植物上所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虫胶色素分为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两大类。水溶性者为虫胶红酸。在酸性时,对光和热稳定。色调随酸减度的不同而不同。 3、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色素中的一种黄色色素。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4、叶绿素铜钠盐:为蓝黑色具金色光泽的粉末,有胺样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耐光性较叶绿素强。 5、红曲米: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色素之一。生产方法是将紫红曲霉接种在米上培养而成。主要供制造叉烧肉、红色灌肠、红腐乳及某些配制酒时染色之用。 6、酱色:即焦糖,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液体的焦糖是把蔗糖或麦芽糖浆在160~180℃的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天然食用色素是指直接来自动植物组织的色素,除藤黄有剧毒不使用外,其余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害。我国允许使用并已制定有国家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1、姜黄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称为黄金或称姜黄,根茎中所含的黄色色素是主要成分。纯姜黄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着色性强,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着色。2、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紫胶虫在其寄生植物上所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虫胶色素分为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两大类。水溶性者为虫胶红酸。在酸性时,对光和热稳定。色调随酸减度的不同而不同。 3、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色素中的一种黄色色素。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4、叶绿素铜钠盐:为蓝黑色具金色光泽的粉末,有胺样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耐光性较叶绿素强。 5、红曲米: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色素之一。生产方法是将紫红曲霉接种在米上培养而成。主要供制造叉烧肉、红色灌肠、红腐乳及某些配制酒时染色之用。 6、酱色:即焦糖,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液体的焦糖是把蔗糖或麦芽糖浆在160~180℃的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然后用碱中和制得,为使反应加速,有时加铵盐作催化剂。焦糖本身无毒,但加铵盐生产的焦糖含有一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质4-甲基咪唑,此物具有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较高则对人有害。7、胡萝卜素:为人类食品中正常成分,是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素之一,可作为奶油着色剂。 8、辣椒红素及甜菜红:分别从辣椒中和甜菜的根中提出来的红色色素。前者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但是红萝卜A原。对人无毒性,用于罐头食品。色素使食品更诱人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作红酒。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 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某些合成色素致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前苏联在1968—1970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美、英等国的科研人员在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也发现,不仅是苋菜红,许多其它的合成色素也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科研人员说,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对人体有害。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 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可形成丙种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而可能引起癌肿。此外,许多食用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物有毒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过去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早已被证实可以导致人和动物患上肝癌,而其它种类的合成色素如橙黄能导致皮下肉瘤、肝癌、肠癌和恶性淋巴癌等。 各国对合成色素的态度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色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而且在食用色素的管理、合成色素的使用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多种合成色素已被禁止或严格限量使用。 在丹麦,研究人员建议,与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不如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添加色素的类型。通过这种方法,消费者可以对食品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此外,丹麦政府还决定禁止在基本食物中使用色素,并要求所有添加的色素都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丹麦采取这种行动是为了保证那些对某种色素过敏的人群食用没有色素的基本食物。 其他国家则更严格地限制某些色素,特别是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可以合法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品种已经大为减少。在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时,品种多达100余种,日本曾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27种,现已禁止使用其中的16种。美国1960年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35种,现仅剩下7种。瑞典、芬兰、挪威、印度、丹麦、法国等早已禁止使用偶氮类色素,其中挪威等一些国家还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色素。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已禁止在肉类、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婴儿食品、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 我国限制使用合成色素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个品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虽然对这6种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仍然没有定论,但它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能不食用就尽量不要食用。 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 化妆品中色素的危害不容忽视 合成色素不仅广泛使用在食品行业,在化妆品行业,也同样有它的阴影。 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增香添美的必需品,但是,化妆品中的一些物质常常给爱美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这其中就包括色素。 化妆品是一种日用化学工业品,本身就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合成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而大部分的化妆品都含有色素。 据一项统计显示,引起皮肤功能障碍的化妆品原料中最危险的是香料,其次就是色素和防腐杀菌剂,它们被称为化妆品的“三害”。造成伤害的比例分别为香料占50.6%,色素占43.9%,防腐杀菌剂占4.9%。 近年来,由于色素导致的皮肤病急剧增加,已成为医学界、美容界及化妆品界的专家们研究的一大课题,以至于他们给这种新型的皮肤病取名叫“化妆美容病”。 有研究人员指出,化妆品中的色素与人类皮肤的色素沉着有一定的关系。色素沉着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的褐色斑点,严重影响形象,与人类使用化妆品的用心背道而驰。研究人员说,化妆品中所含的色素也属焦油衍生物,长期使用会对光线发生敏感反应,从而导致色素沉着。化妆品引起的色素沉着多数还伴有皮肤潮红、丘疹等炎症现象。 口红是人们最常用的化妆品之一,由于它是涂在嘴唇上的,很容易在吃饭时溜到体内。一般来说,咽下微量口红对身体不大可能造成危害,但是口红中含有色素,长期使用会产生蓄积作用,对机体造成潜在危害。 色素还是导致人们对化妆品过敏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引起烧灼、瘙痒、表皮剥脱、轻微疼痛等过敏症状。 天然色素正在替代合成色素 与人们对合成色素的危害性认识越来越深入相对应的是,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合成色素截然不同的是,食用天然色素不仅没有毒性,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甚至一定的药理作用。目前,开发研制天然色素,利用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已经成为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据报道,在日本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97种,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也有48种。 不过,由于天然色素成分复杂,加工过程中结构可能改变,或混入杂质,所以也不能盲目认为它是绝对纯净无害的。不过,应该肯定的一点是,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分析试验、工艺改进等措施可以将合成色素、天然色素的不利影响降到可安全使用的程度。只要使用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时都按照国家的法规严格执行,色素带给人们的将是欢乐和愉悦,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5,美学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615787 2009-10-15 00:12:40 设计学概论论文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工业产品设计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 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 。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作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从其出现的时候就具有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社会功能。实用功能的发挥是个体的,而审美功能的发挥是整体的。而造物艺术文化从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质。前苏联学者卡冈认为,艺术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是不同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将整个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化,包括物质生产的产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产创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两者是互为的。而艺术文化则是这两种文化有机互融的结果。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的这种特殊的精神--物质完整性导致了:定形于艺术活动周围的艺术文化不能纳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内,它在文化的空间中既区别于精神文化,又区别于物质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就是说,艺术文化的内部结构具有特殊性,既区别于精神文化的结构,又区别于物质文化的结构,因为它由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这里卡冈所说的"艺术文化"就是造物艺术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是丰富多样,绚丽多彩。高尔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第二个自然界"。他说:"学者观察着,研究着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现象,教人用这第一个的力量去创造第二个,教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艺术家观察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他认为"三个人是创造文化的:学者、艺术家和工人。"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品类更是错综复杂,几乎无法从同一个角度进行分类。一般的艺术,是"纯然"的意识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起着认识、教育和审美的社会作用,是易于辨别的。但是也有的艺术门类,并不纯是意识形态,它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影响着人的精神,这就是造物艺术。造物艺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适应着物质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的艺术。造物艺术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特征。大千世界中,多样的造物艺术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对这些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以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文化简单化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我们不能否认造物艺术文化的本质。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 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我们知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人也不能离开自然而完全独立生存。人类的祖先就是这样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人类的生存受到当时人们的意志难以改变的、复杂的法则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着自己的位置,不能从自然的循环中摆脱出来。当时,人们依靠树木的果实、优裕的自然而维持生命,遇上严酷异常的自然灾害时,只有冻死、饿死。这样,自然对于人类的存在来说,是绝对的条件,同时,有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便开始努力,尽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有利的环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类变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对抗了。拒绝由自然来摆布本身生存的一切,开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对此,人类在人和自然之间,创造出了应称为第二自然的人工环境,借此,从自然的直接的异动中逃避出来,开始调整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环境如何多变,随着创造出适应多种情况的人工环境,人类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类创造了制服猎取物的武器,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却能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制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可以把一切意识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种目的的物品都称为产品设计。若一般通俗地说明的话,即,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 这些造物艺术都是手工产品,因此,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说,制陶术的发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质向化学的性质扩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类从此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对粘土的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是烧制出规整、饱满的陶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和及其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被体现,只不过当时的工业概念仍然是手工业。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并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成其真正意义。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这里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处理、色彩处理、纹饰处理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纹理效果处理,还包括人的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效果的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是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拥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是传承不断的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的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产品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人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意味着,人类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在艺术质的造物中,艺术因素是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了,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而我们却已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摄影艺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主要特点在于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体裁上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静物摄影等。 摄影艺术现代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章TAG:
哪些 日用 日用品 用品 哪些日用品是苏联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