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去草原旅游带什么日用品

护肤品,简单的医药备用,轻装上行
防晒霜 水土不服药

去草原旅游带什么日用品

2,请问蒙古人日常用品什么需求最大啊

需求量最大的是砖茶主要有大米、砖茶、砂糖、热水瓶、蜡烛、肥皂、羽绒服、中成药等一批蒙方急需的日用品物资。
你好!家用电器和你的一样``没啥不一样的 最大的区别是 牛羊肉``````` 还有奶茶 需求量小一些的就是南方的各种动物的肉 比如 狗肉 鸭子 #¥%·#¥%… 那里都没人吃``` 楼上三个人的都不对! 日用品呢 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去过蒙古``` 你问这干吗?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真少数民族中的蒙古教师很性感 我认识一个
大米、砖茶、砂糖、热水瓶、蜡烛、肥皂、羽绒服、中成药

请问蒙古人日常用品什么需求最大啊

3,蒙古特产是什么

1024x768 298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94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300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96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72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300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92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66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268k jpg家乡特产1024x768 300k jpg家乡特产800x600 128k jpg...族风情|民族特产|云南少数民...500x355 26k jpg内蒙特产-奶皮 蒙古-高脚杯...391x391 34k jpg内蒙特产*蒙古奶贝(原味)500...500x375 6k jpg...旅行网-风物特产 土特民产 ...580x869 50k jpg内蒙古手工艺品 蒙古族酒具...200x157 6k jpg蒙古族酒具 内蒙特产-奶皮 ...283x300 52k jpg家乡特产为给您提供最相关的图片结果,百度已省略与以上结果相类似的图片,您可点此查看更多搜索结果。相关新闻图片3张2008-7-29 18:04 健康 北方新闻网到海拉尔旅游购买什么特产?2008-9-8 09:57 财经 中山网在中山开内蒙古特产店
蒙古族角雕——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有制作和使用角雕用品的习惯。角雕用品有顶针,火柴盒,烟盒,刀柄,胡琴弓把,号角,鼻烟壶等等。这些生活用品和用具,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蒙古刀——蒙古刀是牧民们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蒙古族男儿必备的一件爱物。蒙古刀刀身用优质钢打制而成,刀刃锋利。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刀鞘的两端和腰身一般还要用不锈钢、铜或银等制作出精美的花纹装饰,高档的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还带有象牙筷子和红缨穗。高档的蒙古刀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有时还可以作为礼品送给朋友。 鼻烟壶——鼻烟壶,较典型的是白银烧蓝、镶石鼻烟壶等,造型古朴,做工精巧,彩色绚丽,并饰以珊瑚、松石等名贵玉石,属精美的工艺品。 据史料记载,鼻烟最初是意大利的利玛窦在明代万历年代传入我国,并很快在国内盛行起来,各地均有不少嗜鼻烟成癖者。随之各种各样的鼻烟壶应运而生,工艺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日趋精湛。从五彩玻璃发展为用宝石、美玉、水晶、瓷料等制作,并有金色雕刻的。其中内画鼻烟壶,是在烟壶内壁上刻画锦绣山河、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四季花草和众多历史人物,堪称中国一绝,成为收藏家的珍品和草原旅游名贵纪念品。 银制艺术品——又称挂件,或首饰挂件。挂件做工分錾刻、花丝两种,或錾刻与花丝相结合再饶上各色珐琅图案,镶锨各类宝石,表面镀金。工艺精细、形象考究的挂件,陈设厅堂之中,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蒙古的银挂件历史悠久,其风格质朴浑厚,具有民族特色,造型多为剽悍的骏马、高大的骆驼、美丽的孔雀等动物形象,品种达 100多种。 地毯——蒙古族地毯以质地纯良、工艺精细、图案优美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蒙古碗——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有着美丽装饰的生活日用品,也是旅游商品中富有纪念价值的珍品。蒙古碗用草原特产桦木根旋挖加工成型,再用银片包镶,表面光洁锃亮,无皱折。碗托錾刻精细,花纹多为"八宝"图案,显示出蒙古族传统艺术的高超技艺。 结盟杯——据传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盟誓,用牛角盛酒,交臂把盛,一饮而尽,以示友谊的真挚永恒。这种牛角饮具故此称结盟杯。这种浓郁民族风格的饮具,在国内外销路大畅,特别旺销于港、澳地区

蒙古特产是什么

4,古代游牧民族最需要什么生活用品

游牧文明是在人类早期原始狩猎文明和原始采集文明之后,与农耕文明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就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而言,比农耕文明更接近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这些原始初民所属的就是原始采集狩猎文明,在生存压力并不大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进行或长或短的迁移,以获得更丰厚的食物部族的主要食物来源依靠捕猎,不得不跟随着兽群的迁徙而迁徙,以便获得足够的肉食。在这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蓄养动物比起单纯地追猎野生动物来说更有保障,养畜业便慢慢发展起来。游牧民族使用的牧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为套马竿,又称 “套竿”。蒙古语称“兀兀儿合”。据《元朝秘史》载,早在13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前,就已出现了这种工具,一直沿用至今。套马竿木质坚韧,总长约300厘米,顶端拴有套形皮绳。它既可用于套马,也可用于狩猎时套其他动物。每逢捕捉马匹时,牧民持竿跨马,冲入马群,看准马匹,抖开绳套,将马颈套住勒紧,随马奔驰,直至马匹力竭驯服为止。阿拉善旗等少数地区的牧民不用套马竿,而用套马索,蒙古语称“察拉木”。这些套马者多系技术娴熟、身强力壮的牧民,因而当地牧民以套马为光荣。在史料中,明人,朝鲜人记载建州饮食。耕种颇似华风看出建州已经有初步的农业生产。与汉人的互市贸易中,女真人主要需求的是汉人的丝绸,铁农具等等。 但比例应该不大。并且技术上和汉族不能相比 传统的渔猎采集还占很大部分。从明朝辽东互市女真方的货物能看出。匈奴族的生活方式1.经济生活: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住在方便移动的「穹庐」A.没有不动产的观念,迥异于农业社会以「静」为根本的生活型态B.马上行国:熟习骑射,平日「人不弛弓,马不解勒」C.生活物资自外补充:a.贸易-与汉族互通「关市」b.掠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以败逃为耻2.已进入铁器时代A.时间:西元前3.CB.影响:提升生产力,有助于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国力的强盛3.手工业发展A.冶铁:最为重要a.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铁器的使用广泛深入到生产、生活与军事各领域b.刀剑形式酷似汉式,深受汉族影响,铁匠多数可能来自中原B.铸铜:a.冶铁业出现前,生产规模与技术已极可观b.冶铁业出现后,转以制造日常生活用具及装饰品为主C.其他:木器业、皮革业、制陶业等乌桓族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1.活动区域:热河、辽宁一带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匈奴冒顿单于灭之) →乌桓山2.生活方式:A.逐水草放牧,食肉饮酪,以毡织为衣B.著窄袖左衽上衣和长裤及靴;男多披发,女人则束发或编发为辫C.母系氏族遗风-决事女主男从,唯战斗由男性自决;妇女在必要时也能加入战斗3.部落社会的组织A.组成:部(大人)→邑落(小帅)B.维系:a.大人与小帅乃公众推选,拥有极高的权威,有令必刻木为信b.无文字,但有自相约束的不成文规定以维系游牧社会的秩序,凡违反大人谕令者处死罪, 然可以用马牛羊赎免c.大人以下的各邑落都各自畜牧治产,不负担徭役C.意义:可知仍处于部落社会,尚未形成组织严密的国家鲜卑族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1.活动区域:辽东塞外的鲜卑山,今内蒙古西哈古勒河附近(匈奴冒顿单于灭之) →西拉木伦河流域2.经济生活:A.西拉木伦河流域西部草原湖泊区 →游牧B.西拉木伦河流域东部山陵森林区 →狩猎C.南部老哈河流域区 →宜农宜渔D.2.C中(东汉后期)檀石槐统一草原东部时,鲜卑的社会遂发展成为农、畜、射猎、渔 获兼备的混合经济,但仍以畜牧为主3.语言、习俗与社会组织,均与乌桓相同
最需要帐篷啦
除了锅还是锅,我中华民族不吃生食的。
1、铁制品,如刀具、锅;2、盐

5,蒙古族用什么东西 迎客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从百度搜到的 希望能帮到你)
蒙古族用各种丰盛的食品迎客。  蒙古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总是热情问候,随后主人立于门外西侧,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亲人一般。   平常待客,在献上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上整羊席,蒙古族叫“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  当客人告别的时候,都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文章TAG:游牧民族  民族  生活  生活日用  游牧民族生活日用品有什么  
下一篇